首页

脚奴的视频

时间:2025-05-24 10:01:03 作者:中央气象台:今日江南东部华南等地有较强降雨 浏览量:15903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以人民为中心,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解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许苏培

  前不久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把“消除饥饿贫困”作为首要议题。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讲话,精辟阐释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扶贫的方法举措、在发展中减贫的实践路径等成功之道,为人类解决贫困与饥饿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引起广泛共鸣和热烈回响。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人类反贫困斗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提振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也因其深化对人类减贫规律的认识而为其他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减贫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讲话中所说:“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贫困问题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事关人权、安全、和平与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经济政治双重属性,消除贫困是国家对其人民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执政党对待人民的态度,体现其核心政治主张。中国之所以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政治决心。正如波兰学者加恩·罗文斯基所说,中国减贫工作体现了执政党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执政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居住条件。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向世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反贫困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世界减贫实践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即随着扶贫行动推进和贫困人数减少,减贫的边际效用递减,走完“最后一公里”难度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很多发达国家都未能攻克这个顽固的堡垒。中国经济学家蔡昉观察发现,中国扶贫资金规模多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增速,不抛弃不放弃,直至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全兑现“一个不能少”的承诺。他认为,这充分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居于中国减贫事业核心位置。

  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贫困问题的成因并非只在经济方面,更深层根源在于制度性分配不公。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理念,坚持从整体、全局、根本上理解、认识和开展反贫困斗争,坚持以人民整体利益为基本取向,在共促发展、共享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世界带来的重要启示。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央广时评】“双11”当日快递量创新高 “小包裹”映射活力中国

目前,王天飞共种植了70多亩菜头肾。“人工栽培并不费力,一年施肥两次就够了,主要的工作是除草。菜头肾一般栽培两年半至三年就可销售,客商会上门收购,只要年份到了,随时可以开挖销售,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最贵能卖到75元1斤。”谈及菜头肾,王天飞如数家珍。

经过初评、终评、公示和鉴定,最终评出本届展览入展作品共计459件(组)。其中,纪实类229件、纪实类(长期关注单元)30组、艺术类180件、商业类20件。

第五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在江西南康举办

2023年3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依法对平罗县财政局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立案调查。经查,2017年8月29日,当事人印发《关于为在职公职人员办理国寿交通意外保险的通知》(平财发〔2017〕207号)规定:政府统一为在职公职人员购买交通意外保险,统一办理某保险公司提供的交通意外保险,由各行政事业单位按100元/每人保险标准,自主办理保险,单位可在公用经费中列支此项费用。办理交通意外保险后,干部职工因公外出不再办理各种涉及交通类保险手续。调查前该文件仍在执行。

冰雪重镇吉林推动冰球复苏

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的过程。北京西城,老旧小区“原拆原建”,让居民住上户型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居;四川广安,海绵城市建设解决了老城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河北石家庄,工业遗存老厂房化身别具特色的公园,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城市更新不仅实实在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目前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实践证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激发产业升级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妇女节专属斑马线亮相乌鲁木齐街头

2024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1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开放、交融、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来自思想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20多家专业机构和中外知名专家参加活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